競爭加劇,國內市場陷入低價“內卷”
隨著儲能市場的快速發展,眾多企業紛紛加大投資,大規模擴張產能。然而,相對于快速增長的產能,儲能市場的應用規模增長相對滯后,導致市場出現結構性產能過剩的局面。為了爭奪有限的市場份額,企業之間不得不展開激烈的價格競爭,形成內卷趨勢。
從整個儲能行業來看,目前市場正處于高速增長期。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9月底,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5852萬千瓦/1.28億千瓦時,較2023年底增長約86%。
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的數據,預計2024年全年儲能新增裝機將超過35GW,連續三年單年新增裝機超過累計裝機規模。
與此同時,2024年第一季度我國新型儲能政策共發布217條,涵蓋補貼類、規劃類、配儲類、電價類、電力市場等多方面。其中國家級政策發布20項,省級政策頒布119項,地方級出臺82項。這些政策助力儲能盈利模式走向完善,加快市場化進程。
但另一方面,中國儲能電池行業市場集中度較高,頭部廠商規模效應已經形成。如比亞迪、億緯鋰能、瑞浦蘭鈞及國軒高科等企業位于第一梯隊。
行業產能高速擴張,導致競爭加劇,資金缺乏和技術積累不足的企業面臨生存壓力,行業出現“內卷”現象,低價競爭等問題逐漸凸顯。
一些原本從事電池制造、電力設備等相關領域的企業,紛紛跨界進入儲能市場,憑借自身在產業鏈某一環節的優勢,試圖在儲能領域占據一席之地。如傳統電池企業利用其在電池研發和生產方面的經驗,拓展儲能電池業務;電力設備企業則基于對電力系統的了解,涉足儲能系統集成等領域。
在產能過剩和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儲能系統及相關產品的價格不斷下降。2023年2小時、4小時儲能系統全年平均報價分別為1.109元/wh、0.971元/wh,同比分別下降29%、35%。
2024年以來,價格下降趨勢仍在延續,如部分儲能項目的中標價格已降至0.5元/wh 左右,甚至更低。價格的持續下降,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動儲能市場的普及和應用,但也使得企業的利潤空間受到擠壓,部分企業面臨虧損的風險,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競爭和洗牌。
如何破局?
目前,儲能系統中的成本中,電池為核心部分,成本占比約為50%-67%,此外是PCS,成本占比約為10-19%,BMS成本占5%-9%,EMS占比約為2%-10%,其它部件如溫控、消防、匯流柜、集裝箱、結構件等,占比約5%-12%。
如果說儲能電池是儲能中的核心,那么儲能電芯則是儲能電池的核心。從目前的市場發展情況來看,儲能電芯的大型化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包括國內在內的電池企業目前均在布局儲能大電芯。
如綜上所述,還需詳細方案可咨詢平尚科技:13622673179-曾生。
平尚科技供應車用貼片電子元器件,如:貼片電容、貼片電阻、貼片電感、二極管、三極管,定制化產品,為您降低成本,歡迎前來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