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這樣的場景,拿手機碰碰電源就能滿電,或者再等一個紅燈的間隙就能把電動車充滿快快效率是現代社會的驅動力,對速度的追求一直是技術進步的目標,更快的鐵路,更快的汽車,更快的包裹以及更快的充電技術,快速補充電量一直是阻礙電動車普及以及電子產品用戶體驗提升的一大障礙。
我們見證了手機充電速度從幾個小時提升到幾十分鐘,再到幾分鐘,手機充電器的功率從五氟乙胺增加到12瓦、20瓦、65瓦、120瓦再到瘋狂的200瓦。
比它增長更加迅猛的是電動車的充電速度,從mini一v的2千瓦再到超充樁的50千瓦80千瓦,再到特斯拉的150千瓦250千瓦,以及最近發布的480千瓦超充樁,然而電動車即便是這樣的充電速度也追不上加油的效率,我們如何進一步的把充電時間降低到幾分鐘甚至幾秒鐘!
大家好這里是平尚科技,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種能讓公交車在等紅燈的間隙就能充滿電的技術,超級電容器!提到電容器學過物理的同學應該都不陌生,這是一種存儲電荷的容器,但是說起超級電容器大家可能就不太熟悉了,超級電容與電容有何不同,又和鋰電池有何不同?
為了讓講清楚這三者的原理特性以及區別,我們今天一網打盡,把它們三個放在一起,對比一下。
首先我們來看傳統電容器,它可能長這個樣子:
但結構上都非常類似,主要是兩個靠近的電極,中間夾著一層不導電的絕緣電介質,比如讓兩塊金屬板相對平行的放置,不相互接觸,就可以形成一個最簡單的電容器,把電容器的兩端接上電源的正負極就會對電容進行充電,正極連接的電容器極板就會積累正電荷,而與電源負極相連接的另一極板就會帶負電。這兩個電極存儲的電荷大小相等,符號相反,當電容器兩端的電壓與電源電壓相等時,充電就完成了,而電容器的放電也很簡單,極板上的電荷在電路中流動,兩極之間的電壓也逐漸降低,直到電荷完全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充放電過程只有電子的流動是純粹的物理變化,整個過程也不容易像化學反應那樣受溫度影響或者產生電化學發熱,所以電容器的充電放電過程可以非常迅速,甚至在幾秒內完成,可工作的溫度范圍也會很廣。